1、我省為什么要在2011年實行普通高考改革?
(1)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戰(zhàn)略性轉變的需要
我國正在加快推動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戰(zhàn)略性轉變,即從依靠廉價勞動力和資源大量消耗維持的數(shù)量擴張和外延式發(fā)展向依靠科技創(chuàng)新和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實現(xiàn)長期可持續(xù)發(fā)展轉變。與此相對應,教育發(fā)展的重心要從數(shù)量發(fā)展轉向質量提升,培養(yǎng)出大量各級各類創(chuàng)新型人才。這要求高考考試標準由關注知識向關注素質轉變、錄取標準要由選拔單一類型的人才向選拔多種多樣的人才轉變。
(2)高等教育大眾化、高中教育普及化的需要
目前我省高等教育已進入大眾化階段,高中教育已進入普及化階段,這為高考改革奠定了社會基礎。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一方面,社會需求多元化使得不同類型的高等院校培養(yǎng)目標差異很大,單一的選拔模式很難適應高校人才選拔和培養(yǎng)的多樣性需要;另一方面,高中教育普及化后,學生個體差異更大,單一的選拔模式會扼殺多樣化人才的發(fā)展空間。因此,進一步深化高考改革已顯得十分緊迫。
(3)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是直接動因
我省于2008年秋季全面實行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三年之后(即2011年),我省將迎來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后的首次高考。《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應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在課程功能、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設置、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方面都有新的變化和要求。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的逐步推進,必然要求高考進行相應改革。
2、我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方案是如何制定的?
高考是一件涉及面廣、牽動千家萬戶的大事,是我省教育事業(yè)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省高招委、省教育廳對2011年高考方案的研制和出臺高度重視,按照“積極穩(wěn)妥、逐步推進”的基本原則,立足我省實際,做了大量的工作。整個研制過程大致分三個階段。
(1)前期考察論證階段
2008年8月,省教育廳就委托省高招辦開始對普通高中新課程高考改革方案著手研究。省高招辦專程赴全國部分實施高中新課標高考省(區(qū)、市),如寧夏、廣東、福建、天津等省(區(qū)、市)進行考察學習。在充分考察的基礎上,結合我省實際,提出了多套方案,經(jīng)反復比較和權衡,初步形成我省2011年高考方案的討論稿。此后,我們又多次組織召開不同層次人員參加討論會,廣泛聽取全省各市教育行政部門、教研部門、普通高中教師和學生家長的意見和建議。
(2)中期草擬修訂階段
11月下旬,省高招辦根據(jù)考察調研結果和對調查問卷的統(tǒng)計分析,組織草擬《江西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稿)》,并在省高招辦主任辦公會上進行了研究。12月,省教育廳有關處室對《江西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稿)》提出意見或建議。2009年3月,依據(jù)《教育部關于普通高中新課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試改革的指導意見》(教學[2008]4號)文件精神,省教育廳召開新課程實驗會議,原則確定了《江西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稿)》,并印發(fā)給全省11個設區(qū)市教育局,廣泛征求意見。
(3)后期呈報審核階段
2009年6月,省高招辦對《江西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稿)》進行再次修正并報江西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領導小組審定。12月,省教育廳赴教育部就我省2011年高考改革方案進行專題匯報。2010年4月,根據(jù)教育部有關司局的指示精神,立足我省實際,形成了《江西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方案》(修改稿)。5月,省教育廳召開我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見專題會議,省教育廳有關處室、直屬單位、部分高職院校和普通中學負責人參加會議。會議認為,省高招辦提交的修改稿基本成熟,原則可行。6月初,省委教育工委召開2010年第七次會議,會議原則同意《江西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方案(修改稿)》并要求將方案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充分體現(xiàn)了我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積極穩(wěn)妥的基本思路。
3、考生報考方面有何變化?
2011—2012年考生報考與往年一樣。從2013年起,由于實行分類考試,考試科目有所不同,考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兼報或者單報,即報考本科類的考生可以兼報高職(???類,報考高職(專科)類的考生也可以兼報本科類。這里必須注意的是,選擇兼報的同時,考試科目會有所增加。本科兼報高職(???類的必須參加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考試。
4、2011年起考試科目、分值和命題方面有何變化?
2011年我省普通高考仍然實行語文、數(shù)學(文科數(shù)學/理科數(shù)學)和英語(聽力除外)三學科自行命題。綜合科目(文科綜合/理科綜合)和英語聽力部分使用全國卷。各科目分值不變,總分750分。2013年起,實行分類考試,報考本科層次的科目分值維持不變。報考高職(專科)類則不須參加綜合科目考試,增加技術(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科目考試。高職(專科)類總分為650分。報考藝術/體育類高職(???層次的考生文化課程只須參加語文、數(shù)學、外語三學科考試,總分450分。
《方案》指出:“試卷命制貼近社會、時代和考生生活,注重適應終身學習和時代發(fā)展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和學習能力的考查?!蹦切┰鷮嵧七M課程改革、充分開設選修課程的學校,其考生視野開闊、思維活躍,一定能在新高考中受益。
5、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科目考試如何進行?
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由我省自行命題,考試時間為每年一月份,參加考試對象為普通高中高三年級學生,考試采用書面閉卷形式,分值均為100分。
6、我省2011年普通高考自行命題科目考試范圍、題型等有何變化?
我省新課程高考自行命題科目的考試范圍、題型和選做題等將會在《江西省2011年普通高考自行命題科目考試說明》中詳細規(guī)定。目前,我省自行命題科目考試說明正在組織制定過程中。按照規(guī)定,須待教育部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頒布后公布(預計2011年2月)。我省自行命題科目考試說明依據(jù)教育部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課程標準試驗)和《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學科教學指導意見(試行)》(贛教基字[2008]60號)的相關要求制定。
7、歷屆生參加新課程高考有何不同?
歷屆生與應屆生同卷同分同線,不作特別考慮。
8、為什么從2013年起實行分類報考?
(1)有利于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使得高校招收更適合本校培養(yǎng)的合格新生。
(2)有利于擴大學生的自主選擇權,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相當部分考生的考試和心理壓力。
(3)有利于平穩(wěn)過渡,積極穩(wěn)妥推進高考改革,更好地適應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對多樣化人才的需求。
9、為什么在高職(???類設置“技術”考試科目?
在高職(???類設置技術(含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科目考試有利于高職高專院校選拔適合該層次培養(yǎng)的新生;有利于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的多元化,引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有利于改變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重理論知識輕實踐技能的人才價值觀。
10、高考成績、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在錄取時分別具有什么作用?
在我省2011年高考改革方案中高考成績、學業(yè)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三位一體的評價體系中,高考成績仍然是錄取的主要依據(jù),是劃定各批次分數(shù)線和高校投檔線的唯一依據(jù)。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不折合成分數(shù),也不在高考總分中占權重。
但為進一步擴大高校招生自主權,在錄取中招生院校可參照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和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具有自主招生資格的普通高校在進行自主招生時,可在本校招生章程中自主規(guī)定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和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的相關要求。
根據(jù)2011年的實施情況,以后我們將在學業(yè)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更加科學、規(guī)范、合理的情況下,逐步加強學業(yè)水平測試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在高考錄取中的作用。
征求意見通訊地址:南昌市賢士二路208號 江西省高招辦普招科(請注明 “征求意見” 字樣),郵編330006。電子郵箱:mtxzbgs@sina.com.
本網(wǎng)站的信息及數(shù)據(jù)主要來源于網(wǎng)絡及各院校網(wǎng)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