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高三考生而言,高考猶如一座大山,越臨近,越覺得壓抑,心情越緊張,情緒越焦慮,做事丟三落四,疑神疑鬼。以這樣的心態(tài)備考、應考,顯然難以發(fā)揮出孩子的正常水平。
其實,所有人在面臨高考的時候,都會緊張,只不過緊張的程度不同。一般情況下,有這樣幾種表現(xiàn):
一、過度緊張。比如,反復背誦的東西還是記不住;一想到高考就冒汗,本來會做的題,也沒有頭緒。這是最普遍的一種考生心態(tài)。而這種心態(tài)會極大地抑制考生的復習效率和臨場發(fā)揮,甚至會出現(xiàn)一種“克拉克”現(xiàn)象??死耸前拇罄麃嗛L跑名將,1963年至1968年曾19次打破世界紀錄。在其運動巔峰期他曾經歷過兩屆奧運會,然而卻因發(fā)揮失常與金牌失之交臂。后來,研究人員便以他的名字來命名在體育競技、學習考試中的發(fā)揮失?,F(xiàn)象。
二、不夠緊張。有一部分考生,在臨近高考這兩天,反而顯得特別放松,也不怎么看書了,也不做題了,反而總是睡覺、運動、打游戲機……這樣的孩子如果不是過度自信,就是家里條件過于優(yōu)越,沒把高考放在眼里。以這樣的心態(tài)備考,顯然不會有太高的效率,以這樣的心態(tài)應考,顯然也難以有更好的發(fā)揮。
三、適度緊張。這是最理想的一種狀態(tài)。對高考適度緊張,雖有壓力但能轉化為動力,這會促使考生努力備戰(zhàn)加強復習,復習效率也比較高,在考場中的發(fā)揮也應該會較好。
心理學上,有一個耶克斯—多德森定律(TheYerks_DobsonLaw),一定程度上描述了緊張程度與備考效果的關系,并繪出了一個倒U曲線圖,認為不夠緊張和過度緊張都不能有很好的發(fā)揮,只有適度緊張才是做有效學習。
怎樣幫助孩子調整心態(tài),達到適度緊張呢?
壓力調節(jié)。由于社會和考生自己給高考賦予了太多額外的負擔,幾乎所有考生認為高考成績事關個人前途命運、地位、名譽等,使得考生對考試過分小心,甚至有考生面對高考,已經有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兮一去不復還”的悲壯之情。過度緊張的考生一般都是壓力太大所致。不夠恰當的自我期待,對高考失敗的過分擔憂,被過去的考試失敗的經歷困擾等等。面對這樣的孩子,則主要應該寬慰,讓孩子建立信心,讓孩子明白高考的成敗與人生的成敗并不能直接畫等號,看淡高考。反過來講,針對不夠緊張的孩子,應該跟他多強調高考的重要性,促使其適度緊張。
策略調節(jié)。采用合理的復習策略,讓孩子在具體的復習中看到實效,對調整孩子的緊張程度也有一定幫助,如按照記憶規(guī)律和生物節(jié)律來組織復習:
(1)集中復習:就是集中一段時間一下子重復學習許多次。但要注意防止過度學習,復習量達到150%時,記憶效果最好。
(2)分散復習:適宜在復習內容難、缺乏興趣、容易疲勞時使用。
(3)間隔復習:遺忘的規(guī)律是先快后慢,所以要注意間隔復習,間隔時間是先短后長。
(4)生物節(jié)律:根據個人生物鐘的節(jié)律,精力充沛時用來復習有難度的部分,輕微疲勞時,用來復習容易的部分。
總之,高考不僅僅是一次對孩子知識水平的考查,也是對孩子心理水平的一次檢驗。幫助孩子調整好緊張的心態(tài),無疑對孩子的備考、應考有很大的幫助。(作者:實驗中學楊永林)
本網站的信息及數據主要來源于網絡及各院校網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