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政,1960年2月生于山西省太原市。1983年7月獲山西醫(yī)科大學臨床醫(yī)學學士學位,1991年12月獲英國利茲大學麻醉學博士學位。1983年起,先后任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麻醉科副主任、主任、副院長,1998年7月~2000年9月任山西醫(yī)科大學副校長,2000年10月至今任山西醫(yī)科大學校長。
現為山西醫(yī)學會副會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后在Neuroscience、Pain、Br. J. Anaesthesia、《中華麻醉學》等學術期刊發(fā)表論文30余篇,出版專著2部。曾獲“山西省優(yōu)秀歸國留學人員”稱號。作為山西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重點科學技術研究基金、衛(wèi)生部科學研究基金等支持的多個項目。
出國的收獲
在國內,山西是較早啟動省籌經費公派出國留學的省份。1988年11月,郭政通過考試,得到山西省公派出國留學基金的支持,赴英國利茲大學留學。
在著名麻醉學家戈爾登·查爾德導師的指導下,郭政在麻醉學領域找到了一個重要的突破口。留學期間,他在國際麻醉學界首次論證了“5-羥色胺在脊髓內鎮(zhèn)痛作用中部分作用受到機體內嗎啡受體的調節(jié)”這一問題,并以此為題完成了12萬字的博士論文。
就在郭政完成博士論文的那段時間,國外的學術交流制度讓他得到了比研究本身更多的收獲。在此期間,他先后到法國和澳大利亞參加學術會議并做交流,還應邀在英國的諾丁漢、萊斯特、埃塞克斯、卡地夫、哥拉斯哥等地進行學術交流。這些交流使他的研究成果在世界麻醉學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也開闊了他的視野。
英國的天氣,經常陰雨綿綿,妻子孩子不在身邊,郭政難免孤獨寂寞。但這又給了他一個沉下心來思考的機會。那幾年中,他常常會望著窗外的細雨,陷入長久的思索。英國這樣一個島國,為什么能在世界上長期保持經濟與科技領先地位?而自己的祖國,為什么會與這些發(fā)達國家有這么大的差距?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國家盡快發(fā)展起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郭政這些思考的價值,甚至大大超出了他實際學到的技術、學術的價值。
3年后,郭政回到太原。當火車??吭谔疖囌菊九_時,他看到,從醫(yī)院的科室主任,到醫(yī)院和學校的領導,都已經在站臺等候他了。這讓他感到溫暖,更讓他振奮。
“回國后最大的不同,是覺得責任更大了,周圍的期望更高了,自己應該把份內的工作做得更好。并不富裕的山西人民出了這么多錢培養(yǎng)自己,自己就應該好好為這個地方服務?!?
在科室的舞臺上
回到了熟悉的科室,回到了親人身邊,回到了昔日的導師麾下,郭政找到了久違的回家的感覺,一切似乎回到了原點。但很快,他發(fā)現,自己跟這個熟悉的環(huán)境已經有了遙遠的距離。
科里的麻醉手術和他出國時相比沒有什么變化,與國外比,差距太大。儀器仍然只有水銀汞柱的血壓計和聽診器,而在國外,醫(yī)院里早就配備了全套的監(jiān)控設備,病人的每一次心跳都能監(jiān)測到,甚至病人的每次呼吸,每次呼吸產生的氣體成分的含量,儀器都能監(jiān)測到。可以說,國外麻醉醫(yī)生想知道的病人手術時的各項體征,基本上都能通過儀器看到。而這里,碰到情況復雜的病人,醫(yī)生只有把著病人的脈搏,靠感覺做出判斷。
郭政清楚地記得他回國后不久經歷的一次手術?!澳谴问墙o一個40多歲的婦女做一個二尖瓣手術,就和打仗一樣,用‘浴血奮戰(zhàn)’比喻都不算夸張。那時候甚至沒有擴張器,手術過程中主要靠經驗,主刀的外科醫(yī)生用一個手指頭從病人心房捅進去,緊接著用第二個手指頭把二尖瓣分開。因為要保證手術過程中的血量,就要人為地把病人的心臟擴開。這時,突然從病人心臟一下子噴出大量血液,血液噴得很高,主刀的外科醫(yī)生緊張得腿都發(fā)抖。這個時候,處在麻醉狀態(tài)下的病人的生命安全狀況究竟如何,完全靠我們麻醉醫(yī)生把握。這個手術最后是成功了,但這次手術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卻給了我很大的刺激。”
郭政下決心推動醫(yī)院從根本上解決監(jiān)測儀器問題。他找到醫(yī)院領導,提出了他的全新設想。經過努力,醫(yī)院很快采納了他的建議,并配備了設施,這使得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成為山西第一個把現代監(jiān)測醫(yī)療設備用到手術過程中的醫(yī)療單位。
人們一般認為,麻醉就是給手術病人止疼,但事實并非如此簡單。麻醉一方面要給手術創(chuàng)造條件,讓病人在最佳狀態(tài)下接受手術,另一方面,麻醉醫(yī)師要保證病人在手術過程中整個生命系統(tǒng)的安全。比如,不能因為病人做了一個肺部手術,醒來后神經系統(tǒng)卻受到了損害,或者大腦的一些功能喪失了。為了從根本上提高手術質量,必須結合臨床對麻醉的機理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當時,有關部門對麻醉手術死亡率的控制要求是萬分之二以內。在郭政所在的醫(yī)院,因為手術絕對數量多,每年都有幾例病人,因為不明原因死在手術臺上。盡管比例控制在要求之內,但郭政認為,一些不明原因的死亡發(fā)生在手術麻醉的過程中,他們就應該摸清機理。
郭政說,麻醉醫(yī)師是醫(yī)生中的特種兵,某種意義上說,病人的生命就掌握在麻醉師的手中。麻醉師的‘特’,在于面對病人的生命,一切都要從速反應,反應的時間、反應的準確性都要到位。一個皮膚科或內科醫(yī)生,可以給病人開個處方,觀察幾天。但麻醉師要處理的都是緊急情況,都是爭分奪秒。而要從根本上解決手術中的問題,必須結合臨床開展研究。
帶著手術中反映出來的一個個問題,郭政帶領團隊,針對“傷害信號傳導與器官損傷”,開展了一系列臨床應用研究。通過這些研究,他們對包括外傷、感染、手術等對人體的損傷刺激,以及這些刺激對重要器官如心、肺、腦的影響、影響機制有了系統(tǒng)科學的認識。郭政說,人們都知道外傷、感染會對器官造成影響,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手術本身對這些器官的損傷有多大?!伴_展這些研究直接牽涉到麻醉醫(yī)生能為病人做什么這一問題,有了這些研究成果,麻醉手術就有了可靠的科學保證,效果明顯提高,很多以前難以想象的大手術都可以開展了?!?
麻醉科的老主任要退休,鄭重推薦郭政接替他的位置。不久,郭政擔任了山西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副院長。郭政認為,科室的工作看似平常,但其實,科室是一個很大的舞臺。
治校當治學
1998年10月,山西省教委的領導、山西省委組織部和山西省政府的領導突然找到郭政,讓他出任主持山西醫(yī)科大學工作的副校長。郭政認為自己沒有經驗,對這一領域太陌生,反復請辭。最終,在省長的鼓勵下,靠著感情和熱情,他接受了這個任務。他的命運,也從此和這所大學的發(fā)展緊密地連在了一起。在地方性大學,尤其是中西部的地方大學的發(fā)展面臨嚴峻挑戰(zhàn)的情況下,郭政肩上的這副擔子,分量不輕。
接受這一任務后,郭政投入了大量時間、精力,進行調研和思考,種種情況表明,學校生存與發(fā)展面臨的挑戰(zhàn),比預想的嚴峻。特別令人憂慮的是,學校的科研嚴重滑波,使學校的整體發(fā)展陷于被動局面。郭政認為,一所地方性醫(yī)科大學,要辦出特色和水平,必須走教學研究型的辦學之路。帶著這一理念,郭政堅定地推行以學術研究成果帶動教學的做法。他提出,自己在管理上的最重要工作,就是要讓能夠安心探討科學問題的人多起來,而接下來就是要讓這些人的層次高起來。他把學術發(fā)展作為學校的首要任務之一,下力氣推動學校探討解決一些重大學術問題,著力建設能夠解決重大學術問題的科室、團隊。他率先垂范,帶領麻醉學科不僅在全國的麻醉學界有了自己新的地位,而且在世界麻醉領域占有了一席之地,連續(xù)3年,美國麻醉學醫(yī)師學會年會都邀請他們前去交流研究成果。
郭政領導的麻醉學專業(yè)學科每年都把北京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四川大學等國內著名教授請來當碩士生的考官,考官們對山西醫(yī)科大學培養(yǎng)的碩士生評價相當高。
就這樣,郭政以一個醫(yī)師的敬業(yè)精神,以不斷創(chuàng)新和改革的勇氣,以堅持不懈的韌性,硬是帶著學校走出低谷,呈現出生機勃勃的嶄新局面。
山西醫(yī)科大學是一所老校,上世紀70年代,學校在公共衛(wèi)生學的全國性課題攻關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們參加了“七五”攻關、“八五”攻關,但“九五”攻關時期,學校就沒有任務了。到郭政上任的時候,國家級的課題攻關任務基本上是零。而現在,學校一年有15項左右的國家級科學課題,此外還有大量的部委和地方支持項目以及一些橫向課題。
1998年,學校每個教師一年的工作量只有幾十個學時,只有不到20%的教師有課題研究任務?,F在,教師們的工作量飽滿了。大家的心思都轉移到了對科學問題的探討上。郭政說,“我剛來時,來敲我門的人基本上都是來告狀的?,F在來敲門的,大部分都是來談學科下一步有什么發(fā)展想法,希望學校在發(fā)展上給予支持的?!?
1998年,學校人才隊伍嚴重青黃不接。有的教研室因為人才流失只留下一個教師。現在那些教研室人員滿編不成問題,而最大的變化是人員結構變了,由原來連本科生都很少,到現在大部分都是研究生,優(yōu)秀人才不斷引進,人才合理流動,良性循環(huán)。
2007年初,教育部組織專家團隊對山西醫(yī)科大學的教學科研實力進行綜合考評,其各項主要教學科研指標都獲得肯定。
用制度造就“千里馬”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和其他一些中西部院校相似,山西醫(yī)科大學經歷了一次人才隊伍大流失的考驗。為此,學校曾經下力氣引進人才。但是,直到郭政擔任校長,這一問題仍很嚴峻。面對這個關系到學校發(fā)展根本的大問題,郭政給出了他的答案:及時適當地標定好知識分子的價值,讓隊伍始終保持活力。
郭政認為,為什么國外一流大學發(fā)展得更好?那是因為他們有一套設計比較嚴密的制度,保證了人才始終能夠保持競爭力。2004年,在郭政推動下,學校啟動了一個力度很大的崗位津貼制度。學校把教師崗位分了9級,從助教到教授,在這9級的跨度里面,根據能力和表現,可以打破常規(guī)申請崗位。比如,一些優(yōu)秀的講師可以和副教授,甚至教授申請同樣的崗位,這就徹底打破了事實上存在的職稱終身制,解決了優(yōu)秀中青年人才貢獻和標定不相符以及高級職稱人員動力衰退的問題。
有些教授坐不住了,他們說一旦弟子超過了導師,自己的臉面何在?但郭政說,這樣做才是真正的公平,因為,如果你的學生做得確實比你好,比你強,事實上學生就成了你的老師了。當然,如果你做得好,你還能繼續(xù)當老師,否則,你就只是名義上的老師了。最終,這一做法得到了幾乎所有教師的擁護,教師隊伍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山西省人事廳、國家人事部充分肯定了他們推出的這項改革措施。
近者悅方能遠者來。事實證明,學校能否有吸引力,關鍵看內部做得怎么樣。學??蒲袟l件、學術環(huán)境的明顯改善,特別是人才環(huán)境的改善,使學校內部人才如魚得水,外部人才不斷加盟,留學回國人員日漸增多?,F在,學校有 20多位留學回國人員都是各個學科的帶頭人。郭政說:“隨著學校和山西條件的進一步好轉,留學回來的人員和在國外與國內合作的人員一定會繼續(xù)增多,僅山西醫(yī)科大學在北美的校友就有200多人,可以說人才濟濟,合作潛力很大?!?
郭政說,做人要與人為善,做事要求真務實,與人為善就要為社會多做貢獻,求真務實就要講科學精神。作為一名奮斗在中西部的校長,郭政的樂觀態(tài)度更具魅力,那是一個自信者的達觀?!皫装倌昵懊绹ㄊ款D那個地方非?;臎觯莾簠s能夠產生世界一流的大學——哈佛、麻省理工學院、波士頓大學,原因是有一批大師堅持在那里做學問,使這些大學得到了有力的支撐。只要這種精神在我們這兒也能不斷強化,山西醫(yī)科大學的發(fā)展就將同樣不可限量?!?/P>
本網站的信息及數據主要來源于網絡及各院校網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