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汶川地震受災學生因當時在四川綿竹,沒來得及登記。聽說學校有補助已經下發(fā),我們這些沒有登記并且家庭受災的學生還可以申請嗎?”
“可以,請到學生處教育管理科申請。電話:49891961”
匿名學生“123456”問道:“書記,你好!大學本科畢業(yè)可以去參軍嗎?地震中的解放軍和武警戰(zhàn)士非常英勇!”
“大學畢業(yè)生是可以參軍的,具體情況請到就業(yè)辦公室咨詢。電話: 49891965”
用“3”作為網名的同學發(fā)表感慨說:看到學校里一個貧困生都捐了500元錢,我感到他真的很偉大,同時自己很汗顏!”
“我覺得捐多捐少都是一種愛心的體現?!?/P>
……
5月30日晚,重慶文理學院黨委副書記左益主持的“地震無情,我們有愛”講座結束后,不少學生意猶未盡,繼續(xù)與他進行“在線交流”。同時,由另一位黨委副書記劉燦國主持的下一周“在線交流”的主題——“扎根農村,開創(chuàng)人生事業(yè)新天地”,也分別以海報和網絡的形式向全校公布,“面對面”交流的主要對象是那些即將奔赴農村當“村官”的同學。
自從2003年抗擊非典期間學校創(chuàng)建“校領導與大學生網絡在線交流”以來,到這次抗震救災,整整5年的時間里,重慶文理學院師生堅持“周五有約”,定時定點的“在線交流”從不間斷,總數已近150期。
催生“在線交流”的直接動因,源于學校教育理念的深刻變化。2002年,重慶文理學院決定將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1環(huán)境管理體系和GB/T28001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三標一體”的管理體系引入學校,全校上下對“學生”這一“校園主角”進行了全新的理解和闡釋。學校領導層的認識達到了高度統(tǒng)一:大學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高等教育的消費者,這一“顧客”群體的滿意度應該是評價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為此,學校提出了“教育即服務,學生即顧客,質量即生命”的辦學理念。
學校緊緊圍繞關注學生的精神體系建構、關注學生的生活學習情況、關注校園熱點問題、關注師生的發(fā)展趨勢四個方面,通過直面溝通、載體溝通和家校溝通三大路徑,創(chuàng)建了與學生“多維溝通新模式”。
直面溝通是指學校領導、相關部門領導和專家與學生“面對面”地交換意見。主要舉措包括“在線交流”、校長信箱、校長接待日、國旗下講話、系(部)留言板、輔導員信箱、學生座談會等,并以“在線交流”為軸心來展開此項工作。
所謂載體交流,主要是指通過紙質文檔與學生進行的信息交流。學校每學期都要以學生群體為主要對象開展一次問卷調查和學校工作滿意度測評,其中調查問卷和工作滿意度測評表的設計、學生代表抽樣、調查結果統(tǒng)計分析均有專家組負責執(zhí)行,以確保信息反饋的科學性和真實性。
按照學工系統(tǒng)的要求,學生每周向輔導員提交一篇周記,內容主要反映本人近期思想和有關打算、對學校教育、教學、科研和后勤服務的意見和建議等,輔導員必須逐份閱批,并就重要問題及時與學生交心或提交校方有關部門處理。
孩子進入大學以后,家長通常很難得到孩子成長的具體信息。重慶文理學院主動把家庭和社會的力量納入到扶助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中來。學校辦公室負責學生家長網絡郵箱的管理,輔導員負責通過信函和電話等方式與學生家長保持交流溝通。學校不僅每學期都有致家長的一封信,還把學生每學期的成長記錄單(包括思想政治素質、日常行為表現、專業(yè)學習與科研、社會實踐鍛煉等)、消費記錄單如期寄給家長。
這種多層次覆蓋、立體交叉的多維溝通模式讓學生體會到,校方是以真誠的態(tài)度在架設與大學生交流思想、增進信任的橋梁,從而激發(fā)了廣大學子參與學校建設與發(fā)展的熱情,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本網站的信息及數據主要來源于網絡及各院校網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